盤點2017年度北京氣候及主要災害

中國天氣網北京站訊 2017年度(2016年12月-2017年11月)北京大部地區降水偏多,氣溫偏高,日照持平,高溫、幹旱、暴雨洪澇、強對流天氣災害較為突出,但降水偏多對北京水資源補充非常有利,總體上2017年度氣候條件對北京生態環境影響處於正常偏差水平。

2017年度(2016年12月-2017年11月)北京各站的降水量為454.9~720.8mm。與常年同期相比,平原地區的平均降水量為633.5mm,比常年偏多近2成,比去年同期偏少近1成。年平均氣溫各站為6.9~14.7℃,其中山區為6.9~11.4℃,平原為12.4~14.7℃。與常年同期相比,平原地區平均溫度13.8℃,比常年和去年分別偏高1.4℃和0.4℃。年日照時數為2116~2912小時,與常年同期相比,平原地區平均日照時數為2546小時,與常年和去年持平。

冬季(12-2月)北京“暖冬”特征明顯,降水明顯偏少,氣溫顯著偏高,日照略偏少,氣象災害不明顯。總體上氣候條件對北京生態環境影響處於正常略差水平,尤其是霧天氣明顯偏多不僅造成能見度降低,空氣質量明顯下降,並對人體健康造成瞭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。

春季(3-5月)北京氣溫異常偏高,降水偏少,日照正常略多,幹旱與大風災害較為突出,總體氣候條件對北京生態環境影響處於偏差水平。4月份氣溫與1994年持平,同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高,月降水量僅為0.1毫米,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少。高溫少雨使全市大部分地塊處於中旱或重旱狀態。5月4~5日,全市出現大范圍的浮塵和揚沙天氣,造成空氣質量下降,達到嚴重污染程度,5日出現7~9級大風天氣,造成樹木倒伏、農業設施遭到破壞、車輛受損、廣告牌刮落、人員傷亡等不同程度的災害。

夏季(6-8月)北京氣溫偏高,降水偏多,日照正常,暴雨洪澇和大風冰雹災害較為突出,總體氣候條件對北京生態環境影響處於正常水平。夏季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3%,為1999年以來同期最多,共出現5次強降雨天氣過程,其中“6.22”暴雨和“7.6”暴雨部分測站日降水量超過瞭歷史同期極值。“6.22”暴雨造成全市受災人口8594人,直接經濟損失322萬。8月2日、8月5日-6日、8月8日-9日、8月16日的強對流天氣,造成房山、延慶、豐臺和平谷等地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.28億元。由於降水明顯偏多,非常利於水庫蓄水,衛星遙感監測顯示北京密雲水庫2017年8月24日水體面積約126.4平方公裡,達到近17年最大值。2017年夏季北京觀象臺高溫日數為19天,比常年同期顯著偏多,其中6月14日~19日北京地區連續6天出現高溫天氣,7月9~13日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,受持續高溫影響,7月13日電網最大負荷達2254萬千瓦,創歷史新高。

秋季(9-11月)北京氣溫正常,日照接近常年,氣象災害輕微,但降水偏少,總體氣候條件對北京生態環境影響處於偏差水平美國商標登記推薦。季節內多寡照天氣,對露地大白菜和設施蔬菜的生產有一定不利影響,但未出現較長時間連陰天氣,影響總體偏輕。

總體來說,與常年相比,北京2017年度大部地區降水偏多,氣溫偏高,日照持平,高溫、幹旱、暴雨洪澇、強對流天氣災害較為突出,但降水偏多對北京水資源補充非常有利,總體上2017年度氣候條件對北京生態環境影響處於正常偏差水平。

氣象災害指數。氣象災害指數是指被評價區域內農田、草地、森林等生態系統遭受氣象災害的面積占被評價區域面積的比重。根據遙感監測和地面調查結果顯示,北京2017年度的主要氣象災害為霧-霾、高溫、幹旱、暴雨洪澇、冰雹和大風等氣象災害。這些災害均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。根據這些災害類型可估算出氣象災害指數 ,如圖8所示:北京地區2017年氣象災害指數為0.0030~0.0723,其中房山、大興、平谷等受災相對較重,災害指數在0.05以上,城區、海淀、石景山、豐臺受災相對較輕,在0.01以下。

2017年度北京氣象災害指數

生態質量指標。北京2017年度(2016.12-2017.11)各區生態質量指標值在46.5~55.2之間。生態質量指標值越高,從氣象角度評價其生態質量越好。其中延慶、懷柔和密雲生態質量指標在54.0以上,門頭溝、平谷、海淀、房山和豐臺生態質量指標也相對較高,在50.0~54.0之間,其餘各區均在50.0以下。(圖、文,付治龍)

2017年度北京生態質量指標

美國商標申請費用

中國天氣網美國商標登記台中北京站

轉載請註明“來源:中國天氣網”。

【收藏此頁】 【打印】
arrow
arrow

    dxj719fd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